2021/9/29 嘉義市區一日遊

[台灣花磚博物館]

地址:嘉義市林森西路282
營業時間:10:00 ~17:30(週一二休)

入場門票,每人50元,可以折抵館內消費

台灣花磚博物館由一群志工成立,他們在全台灣到處搶救漂亮又深具歷史意義的花磚,把它們重新保留修復展示,延續著時代的記憶。所有館藏都不是花錢購入、所有館藏都是一片片親手救回來的,「它是有感情、有溫度的博物館。」

一樓展示各種搶救保留的花磚,以及販售復刻版的花磚周邊商品

「萬商雲集」慶賀開幕的匾額

以孔雀、鶴、花卉為主題的拼畫

花磚牆的花磚,在當時大多從日本進口,做工精美

整個牆面的花磚,很是氣派

老古董的照相機

堂號邊框用花磚裝飾

尚未整理的花磚

二樓及閣樓展示用花磚裝飾的古董家具、浴室等生活中的應用

上二樓及閣樓的階梯,也都鋪上花磚

運用拼圖拼成圖案,如孔雀

浴室

縫紉機

台灣花磚搶救過程報導

花磚在老屋的屋脊上原有裝飾的位子

牆面上滿滿的花磚拆除、運送、暫存等報導

如何復刻花磚? 花磚製作包含雕刻、開模、彩繪及燒製等程序的文字說明

花磚製作樣本

日治時期的公眾電話室

拆卸花磚的影片

The Balvenie百富酒商的華麗logo 

花磚蔬果圖案的寓意

自日本進口的花磚

紅眠床,聽說台灣僅存三座,其中一座就在花磚博物館內

上面有閣樓

閣樓一景

自閣樓俯瞰二樓

[森林之歌]

前往「森林之歌」,途中穿越阿里山鐵路的平交道

地址:嘉義市東區文化路林森西路地下道旁

「森林之歌」入口說明,晚上點燈時間

「森林之歌」由藝術家王文志所創作,主要設計意象取自於神木及阿里山火車鐵軌,呈現崇高壯麗之姿。

對於藝術家王文志的創作風格已能辨識,除了嘉義的「森林之歌」外,就目前為止,在台灣所見有桃園虎頭山環保公園的「桃機一號」,台東海濱公園的「生命之樹」,還有日本小豆島的〈小豆島之戀〉「Love in Shodoshima」,素材均採用竹、藤、不銹鋼等,並且作品會設有斜坡步道,除了方便身障人士進出外,這也隱含著不同力量的匯聚與結合,竹籐盤根錯節更代表生命的延續。

一邊為斜坡設計、一邊為階梯設計,除了方便身障人士進出外,這也隱含著不同力量的匯聚與結合,竹籐盤根錯節更代表生命的延續。

子彈造型的外觀,有嘉義巨蛋的美名,如此描繪與作品要傳達的阿里山意象似乎相去甚遠

由木棧斜坡道進入內部

竹籐盤根錯節在天光投射下,形成令人目的光影

仰望圓頂,看到飄浮的白雲

內部光影自成一幅圖案式的畫作

穿透的環繞外型,透露出自然觀賞野趣,步入其中,有種立於立體畫中的感受

另一角度看「森林之歌」,兩側皆有竹編的斜坡步道

夜晚打燈後的「森林之歌」(圖片擷取自官網)

[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]

地址:嘉義市東區林森西路2

開放時間:8:00~18:00

嘉義車庫園區日治時期舊名「北門修理工場」,為阿里山林業鐵路停放、維修、整備車輛的核心基地,迄今已將近百年的歷史。許多珍貴阿里山退休火車,目前也是保存在北門修理工廠。此園區是火車迷們訪嘉朝聖的大型火車生態博物園區,來此可近距離觸摸阿里山林業鐵路退役的各式蒸汽火車、柴油機車、動力客車、客貨車廂,一窺阿里山鐵路百年縮影。

美人樹的紫紅色花朵搭配紅色的中興號柴油客車車身,相得益彰

載運砂石或煤炭屑

除役的火車展示,右邊是1926年日本製造的7(黑色)機關車

交錯的鐵軌與SL-13蒸汽火車,美國製造,1912年開始行駛

車庫園區,標示嘉義與北門間的各別距離

設置的臨時月台



轉車台,供中興號柴油動力車掉頭轉向使用

嘉義機車庫

園區樹蔭濃密遮天,DL-34柴油機車安穩的停放在樹蔭下

林森西路的出入口

客車與樹幹扭曲的老樹

1974~1996行駛的普通客車,現改造成廁所

1970年製造的中興號柴油客車

遊客服務中心並兼做「林產工藝品展示館」,但門窗緊閉;後面米白色的建物是阿里山林業鐵路修理工廠(30人以上的團體預約的導覽才能進入參觀)

遊客服務中心

服務時間9:00~17:00 (周一休館)

[嘉義市立博物館]

地址:嘉義市東區忠孝路275-1
營業時間:9:00~17:00 (週一休)

車庫園區的遊客服務中心對面就是嘉義市立博物館

嘉義市立博物館入口,當時特展「森林之嘉」

鄰近景點,一日遊無法遍遊所有景點,下次有緣再來

「嘉義市立美術館」建築模型

「嘉義市立美術館」是整合歷史建物的新典範

1樓森林之嘉現代木造建築特展」,以下為部分展件

台北 木行橋跨越忠孝東路,延伸進入巨蛋園區及國父紀念館

 

台北 曲木大樓,26層木構的辦公大樓,將位於信義區遠雄金融中心

雨中台北 選址在台北市議會

雲遊者辦公所選址在台北基隆路與忠孝東路交岔口

無盡

綠川木構橋選址在台中綠川復興路至愛國街

崙坪木構棚選址在桃園的崙坪文化地景園區

CINCIN啤酒屋選址在新竹縣

德光教會選址在台南市

建築師廖偉立、陳冠帆設計的「德光教會」,建築主體以清水混凝土建造,而頂端則採用木構V型柱撐起屋頂,並在建築外層設計鋁製格柵,混合材料的構造在光影下形成詩意般的空間。

Timberize 200選址在日本東京

「嘉義日據時期的老建築」

嘉義東市場,屋頂有太子樓,列為歷史建物

嘉義舊監獄

鹿寮里菸樓模型,嘉義市僅存的一棟位於紅毛埤的「宋氏菸樓」

為一層樓磚木混造之大阪式建築,建物外觀陳舊,屋頂上似曾有突起之散熱排濕天窗(現已拆除),頂上黑瓦為日式舊制;屋簷略有破損,以鐵皮、波浪板包覆之;牆身則由紅磚與竹編泥夾牆相互配合搭建,大門以鐵鍊鎖在腐朽的門柱上,戶外雜物堆積,顯然已停業良久。 據載鹿寮里里長謝金榮先生表示,宋氏菸樓始建年代不詳,而日本政府約於1920年代中期允許農民種植菸草,因此此建物應建於此後。根據200712月嘉義市文化局的廖志中《嘉義市木構造建築保存方式調查研究》,紅毛埤附近的鹿寮里當時有6位有牌照的菸農,但之後逐漸減少。僅存的宋氏菸樓為了因應時代的變遷,一度更新使用電腦程式管理取代人力烤菸。然而,自2017年後,台灣菸酒公司停止收購國產菸草,宋氏菸樓的營運也因此畫下句點。

西門長老教會禮拜堂

嘉義市史蹟資料館

2樓常設展<展望諸羅>

迷你版阿里山小火車的模型列車,穿梭於獨立山的模擬情境

獨立山螺旋路線的起點在樟腦寮抬頭仰望,可以看到多次火車爬升的樣貌。此戰也是台灣少見的「折返式車站」,列車必須倒退進站。

嘉義街貌,右下角為昔日的「嘉義大通」

3樓交趾陶館--來聽廟尪仔講古

交趾陶是台灣建築裝飾重要的文化,最常在廟宇出現。日本從前稱交趾陶為嘉義燒,顧名思義交趾陶也是嘉義重要的產業之一。

雲嘉南 交趾陶輕旅圖

「交趾陶」為集結了文學素養、宗教信仰以及雕塑技術 的藝術。相傳是由閩粵地區來臺的工匠帶進來的,關於交趾陶何時傳入臺灣這件事,其實,至今說法眾說紛紜,還沒有一個定論。但可以確定的是,臺灣的交趾陶源起是與「葉王」有關的。西元 1937 年,葉王-葉趾麟帶了兩件交趾陶作品赴巴黎,參加近代生活工藝與美 術為主題的萬國博覽會,獲讚美譽,而嘉義為臺灣交趾陶的發源地,因此,當時日本人稱其為「嘉義燒」,民間則稱其為「交趾燒」、「交趾尪仔」。

一代宗師葉王

臺灣交趾陶的流派:

臺灣交趾陶有兩大系統,分別以寶石釉的葉王與水彩釉的洪坤福為代表。其中,葉王的父親葉清嶽原籍福建漳州府,於清嘉慶十年(1805 年)來臺定居嘉義,以製陶為業,葉王從小耳濡目染,少年時又跟隨廣東製陶師傅 習得塑造及施釉的技法,加上與生俱來的天份,使葉王塑造出屬於自己的臺灣交趾陶。因其作品質量並重,作 品取材廣泛,又稱「臺灣交趾陶之父」。

交趾陶、剪粘與泥塑比一比

交趾陶在建築中裝飾的位置

台南學甲慈濟宮();台南佳里震興宮() 甘露寺看新郎

甘露寺劉備招親

台南佳里震興宮正殿壁堵<八仙過海>

清供博古題材的交趾陶作品

[北門車站/北門驛]

介紹北門驛木造車站

北門驛車站

[沉睡森林主題公園]

地址:嘉義市東區共和路239

位於北門驛正對面,是由插畫家「SMART莊信棠」以沉睡森林主題所打造的童話繪本公園,主角有白熊、粉紅象、狐狸、貓頭鷹、企鵝、松鼠等一系列Q版動物造型,結合原本公園的環境,讓公園更加有生機活力9823

公園內所有動物都是睡著的姿態,邀請到來的旅人可以一起盡情地放空作白日夢

[檜意森活村]

地址:嘉義市東區林森東路1
營業時間:10:00 ~ 18:00

檜意森活村

日據時代,是官方宿舍,建造用的木材都來自阿里山的檜木,在當時名叫「檜町」,後來又改做「檜村里」,是台灣最早的林業村,歷經歲月的洗禮,4年的整建,最終保留29棟的日式建築,在形式上又可分為高級主管的一戶建,主管及眷屬的二戶建,眷屬宿舍的四戶建和單身宿舍的連棟群,此外還設有公共澡堂的湯屋和招待所,可以說是一個機能相當完整的社區。

29棟的日式建築修整後,予以活化使用,例如

並木館,販售木製產品及檜木球(畫面中的吉祥物為「伊吉棒」村長)

山葵殿,販售山葵冰棒、山葵鹽、山葵牛軋糖等

營林俱樂部

地址:嘉義市東區共和370

建築典雅,建於1914年,日據時代的大正時期,是供臺灣總督府營林機關賓客與派駐嘉義地區職員的休閒場所,也是嘉義市過去共有十所俱樂部中唯一保留者,於民國八十七年(1998)公告為市定古蹟,現作為檜意森活村園區的展設館設施開放參觀。

拍攝於營林俱樂部對面的巷子,即共和路191

日式庭園

[嘉義舊監獄]

門樓的拱門上,斗大的「臺灣嘉義監獄」字樣

嘉義舊監之營建,主要人力來自於受刑人,是日據時期監獄營建之特色,也是其它公共建設所沒有的。大正八年(1919)動工,大正十一年三月(1922)竣工。為台灣唯一保存完整的日治時期監獄建築

一進入主建築,就可以看見中央台,以此為中心,三條放射狀的牢房延伸而去,走道的情況一覽無遺,方便於監控和管理,並符合通風、採光、防潮與巡邏等需求。

放射狀(扇形建築型式)的掌控系統,源自西方早期提倡現代化監獄之理想原型。為全世界目前僅存的兩座「賓夕凡尼亞式」監獄之一

放射狀的三道監舍,名為智、仁、勇,目前僅開放中間的「仁舍」

位在中央台門廳的後方閣樓上保留日人所設置的天照大神的神龕,該神祇相傳是日本神道教之王,日人供奉以祈求獄政順遂。

台灣光復後,神龕被改為供奉革命先烈以及在獄中病故之先人牌位

嘉義監獄模型

中間道牢房名為「仁舍」

牢房,最前面為「易服勞役房」

走道擺中間,牢房列兩旁

牢房內部

牢房再分「新收房」3536號,「考核房」78號,「寄押房」1415號,

「易服勞役房」1617號等

牢房門鎖

貓道,就是監舍上方的巡邏道,獄警可在上方監看受刑人的一舉一動

上下貓道的梯子

目前看到的天花板應該是整修過的樣子,否則梯子就到頂了

病舍,即保健室,在「仁舍」後方

嘉義舊監獄現改為獄政博物館,當時舉辦「獄政暨檢查文物特展」的說明板,圖文介紹台灣各監獄內醫師使用的檢查儀器與治療器具

牙科診間

門口旁的送餐口

後院高牆及牆上鐵絲網

牢房外的通風口

由牢房內看通風口

大澡堂

模型展示

監獄圍牆內,可見已斑駁的標語「知恥 知病 求行 求新」

「日新堂」是戰後新建,為收容人聽演講或參與文康活動之處所

工場區的庭園造景

嘉義監獄內共有四座工場,第一工場為日式建築,屋頂上有太子樓

[婦育館]

穿過這道門,就進入婦育館的範圍,也就是關押女性受刑人的監牢

「婦育館」的監舍

「婦育館」建築與早期大不同,但所在位置沒變

「婦育館」的牢房,送餐口在門下,代表了當時日治時代男尊女卑的觀念

「婦育館」牢房內部,馬桶是有蓋子的(男受刑人的馬桶無蓋)

「婦育館」設有室,女性受刑人可允許帶3歲以下的幼童一起入監服刑,當母親在工場作業時,小孩集中在育嬰室,一起接受照顧和管理

「婦育館」的盥洗室

會面的接見室

[嘉義市立美術館]

地址:嘉義市西區廣寧街101
營業時間:9:00 ~ 17:00 (週一公休)

將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(1936)、酒類倉庫(1954)及菸酒成品倉庫(1980)等整合改建為美術館。建物一角為弧形,外觀簡單,呈現對稱和諧而典雅。立面為橫紋折線磚,具現代建築簡潔風格,兼具面磚大量使用時期的特色

主入口的中庭

木構挑空大廳,視線能穿透玻璃望向室外的景觀

望向入口的中庭

「由林成森」特展,眼前所見的挑空大廳,一樓至三樓,應該是包含在布展區域內

查了美術館官網的「展覽回顧」,20219月有「由林成森」的特展,以山林風景為靈感的作品作為起始,帶領觀眾走入山林間,逐漸開展人與森林和高山的關係,最後進到了產業創造以及遺留的痕跡

右邊面臨中山路,有個超級巨大的雨庇

後來,去北港,經嘉義轉車。回程,因離返程的火車發車時間還有1小時,想在火車站附近的美術館消磨時間,適巧碰到美術館戶外有導覽,於是蹭過去聽講解,才知建於日據時期的這一棟在細節上,有許多眉眉角角令人讚嘆之處 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台北永春陂濕地公園+豹山溪步道